4月11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获悉,近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以下简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
制定并发布该新准则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信息的有用性。新准则将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财务业绩更透明、更可比的信息,以助力投资者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采用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的公司都将受到该新准则的影响。该准则不会影响公司财务业绩的计量,但会影响公司财务业绩的列示与披露。
“为回应利益相关者对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强烈需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7月份将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列入其研究议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陆建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财务报表项目旨在改进企业应当如何更好地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沟通其在财务报表中所包括的信息,特别聚焦于改进利润表中所反映的财务业绩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的发布,标志着该项目的完成。
据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一是在利润表中新增两个规定的小计项目,即经营利润和筹资及税前利润,从而使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比较有一个更好的基点。
二是要求企业披露管理层界定的业绩指标(诸如另类业绩指标或非会计准则业绩指标)的相关信息,以提高管理层界定的业绩指标计算的透明度。
三是强化财务报表信息归总的指南,新准则明确和规范了财务报表信息汇总和分解的原则,厘清了财务报表和附注在提供信息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使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有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预期上述要求将使投资者作出更好的投资决定,从而为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作出贡献。”陆建桥表示。
陆建桥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的基本思路是应对投资者对现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及财务报表信息内容归总等方面的顾虑。
例如,投资者称不同企业的利润表在内容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其难以比较企业间的财务业绩。比如,经营利润是企业经常列示的小计项目之一,但由于现行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没有对其进行定义,导致企业间计算经营利润的口径各不相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通过引入新规定的分类和小计项目来提高利润表中信息的可比性。
再如,投资者称企业特定的业绩指标(通常被称为另类业绩指标或非会计准则业绩指标)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然而,这些业绩指标的披露有时不够透明,散落在公司公开报告的各个地方,而且有时在不同的报告期间发生变动但企业没有作出解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通过要求企业披露与管理层界定的业绩指标相关的信息,来提高其透明度。
陆建桥表示,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相关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可能都会受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的影响,包括企业、审计师、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学术界等。所有目前按照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公司应当自2027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而且应当追溯调整可比报表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允许企业提前采用该准则。
他建议,对于企业而言,越早熟悉该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越好,尤其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和投资者关系部门等。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企业有关工作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的规定及其影响;二是考虑对编制财务报表的有关内控程序和信息系统做出必要的改变;三是考虑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将会因新准则的实施出现哪些变化以及如何就这些变化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做好沟通(包括思考公司应在公开沟通文件中使用哪些特定的与利润表相关的业绩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