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怎么转得好?
殷殷嘱托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州行动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坚持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并举。
以“四化”平台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
以“链长+链主”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培育更多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提振新能源汽车、住房改善等大宗消费。
坚持项目为王,完善“招商、落地、投产、达产”闭环机制。要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吸引更多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共建广州完整产业链“丛林生态圈”。
做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大学城、国际生物岛、广州海丝城等产业发展增长极。要拓展平台功能,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等平台加快产业导入、提升天河中央商务区能级。
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推动营商环境6.0改革,把南沙、黄埔打造成为全国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标杆。
机器人自如地上料下料、自主移动检测机器人24小时全天候抽检……在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里工”)的“未来车间”,机器人们井井有条地工作着。在后台,有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技术人员得以及时发现问题,以确保出产的智能机器人品质。
广州数控,工作人员在测试焊接机器人
从传统机械加工转型到研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这家广州企业用了38年。如今,它已跻身精密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其秘诀就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赋值与赋智;背后则是广州近年来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深耕助力。
2022年,广州制造业投资超980亿元,增长2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1.6%、提高0.8个百分点。今年1-8月,全市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长稳定,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5.1%、36.0%。
不过,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广州仍有企业“不想转”“不会转”或“不敢转”。如何让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聚链成群”?如何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势”?广州正努力解开这些“问号”。
怎样让企业“想转”更“敢转”?
客户下单后,系统一键形成计划排程,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展开;智能4.0车间各系统无缝连接,联动各机器设备,自动记录设备状态……曾经,定制家居被认为是最难实现数字化的行业。如今,广州多家定制家居企业借助“第三方力量”转型,迎来新的生机。曾参与多家头部定制家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赛意信息工软的总经理李文贤透露,广州某头部家居企业用上家居SMOM平台后,板材优化率从79.3%提升到83.8%,常规订单完工周期从12天压缩至7天。
实际上,根据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胜龙的观察,目前不少企业面临战略不明、增长乏力、组织低效等问题。“想转”是这些企业共同的“心声”。然而,转型能力不够、成本过高、转型阵痛期长……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如何让企业“想转”更“敢转”?广州正尝试让数字化服务平台成为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发展的“利器”,例如全国首创提出“四化”赋能专项行动,正是通过培育“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四化”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项今年开展的专项行动,广州投入了“真金白银”。今年9月18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广州将分类分级培育50个左右技术水平高、支撑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四化”平台,打造200家左右融合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四化”试点示范企业,带动2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提质增效。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四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四化”改造服务,广州将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采购及软硬件定制开发项目,最高按照项目投入总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金额达1亿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克强看来,“四化”行动涉及产业面广、产业链长,既覆盖人工智能、信息和软件服务等信息技术领域,又关联装备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领域,为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充分的迭代优化机会,有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大规模应用。
除了搭平台以外,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良性联动,是让中小企业“敢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已经相当成功的定制家居行业,也还需要在头部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中间商”之间建立更好的互动关系。“应该以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中小企业一起转型升级,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李文贤说,“政府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不仅要避免单个企业单打独斗形成数字壁垒,还要带动中小企业转型的意愿,进而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
如何变“单打独斗”为“集群作战”?
产业集群的形成源于企业间的互动和合作。企业如何在应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变“单打”为“团体赛”?
“有商业需求,自然就会吸引企业聚集,并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从而诞生优质企业。”广州里工总裁李卫铳表示,广州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鼓励广州优质的本土企业参与本地项目的建设,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若“集群作战”之余还能“主场作战”,胜绩自然更有保障。“目前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在北方,要是能在广州‘家门口’争取到生意机会,肯定要比外地发展得更快。”李卫铳期待。因此,他建议,本地国有龙头企业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或者课题研发时,应优先选择优质的广州企业,既促进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产业链的“团体”力量,还破解本土企业“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此外,广州各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可以通过一个平台集聚起来,互相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与技术实力,为双方合作奠定基础。”李卫铳建议。
想要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是关键。今年8月,广东公布了第一批2022年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其中首批有23条重点产业链共计28家“链主”企业入选,从区域分布来看,首批入选广东“链主”企业名单中广州企业最多,共有9家。根据公布的《广州市“链长制”全景图》,到2025年,广州要推动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建筑业和规划设计、现代金融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链群,全力建设超20个千亿元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元级新兴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