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成立30周年:在攻坚克难中蝶变成长,加速推进发展战略转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9 00:26

2022年,华夏银行迎来成立30周年。

驻足回望,一代代华夏银行人矢志不渝、奋斗不息,书写着华夏银行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兴、随时代而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跻身行业前列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全体员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汇聚成勇毅前行、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诞生于金融机构大变革时代下的华夏银行,始终与时代同行,在探索中前进。三十年来,华夏银行一直踔厉推进全行发展战略转型。从工业企业独资创办的银行到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成功发行上市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再到今天的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回首来路,时光无言,奋斗有声。华夏银行在攻坚克难中蝶变成长,在一脉传承中稳健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和发展亮点。展望未来,雄关漫道,惟有奋斗。华夏银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了向建设现代金融集团目标不懈奋斗的新征程,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和高质量发展。

与时代同行,由工业企业兴办转为股份制、走向上市

1992年,华夏银行在北京开业,成为第一家由工业企业负责兴办的银行。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不仅仅是一家商业银行的成立,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对“大一统”的银行体制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与4家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在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上实现了政商分离。由此,中国银行业走上了一条摸索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着工业企业成功改革基因的华夏银行,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好改革“试验田”的特殊使命应运而生。

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改革要求,华夏银行从筹建开始就立足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定位,主动顺应银行业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型变革方向,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股份制改造是华夏银行体制转制的第一步。1995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华夏银行改制的批复》,同意华夏银行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进行改制,华夏银行成为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第一家商业银行。

为探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和规范运作等问题,华夏银行副行长亲自率队,对日本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拜会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等多家股份行的高管理层及多个业务部门。同年,华夏银行行长还会见了世界银行金融代表团萨仁德·马力克一行,就华夏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业务发展及未来发展战略和总体设想进行交流。

经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地考察,华夏银行改制逐渐走上正轨。1996年4月,华夏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由成立之初首钢总公司全资所有扩大33家法人共同持股,并于1998年3月18日在国家工商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股本人民币25亿元。但是,华夏银行向前奋进的脚步并未停歇,而是定下新的奋斗目标——争取上市。

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华夏银行就已开始筹谋上市。1998年4月,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华夏银行第二次创业规划纲要》提出将争取上市作为规划期需要做好的五件大事之一。次年9月,华夏银行起草了《关于华夏银行上市问题的报告》,正式开始了对上市问题的研究探索。

上市筹备的过程中,华夏银行董事长亲自担任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从提出上市的申请报告、选择上市工作中所需的中介机构、拿出资产重组方案,到上市工作安排、审计工作报告、法律问题工作报告等,华夏银行一直在加快工作节奏。

终于在2002年6月8日,华夏银行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交IPO申请。7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华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并于12月25日核准通过。

2003年9月,华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华夏银行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10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5.6元,融资56亿元。彼时,华夏银行刘海燕董事长、吴建行长、张燕林监事长、李国鹏副行长、李运霄行长助理、赵军学董事会秘书出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上市仪式。

由此,华夏银行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在筹备上市的同时,还在谋划着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在1998年的《华夏银行第二次创业规划纲要》中,“加大与国际合作的力度”也是被作为规划期需要做好的五件大事之一。

为此,华夏银行先后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签订业务合作协议,还与美国JP摩根集团进行了交流。2001年6月,华夏银行董事长以及3位副行长会见麦肯锡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等人,双方分析和探讨了包括国际化背景和目的、最终结果、方法措施、工作计划渐进实施步骤等在内的华夏银行国际化问题。同年8月,华夏银行成立国际化改造专题研究小组,由行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副行长、以及诸多高管。

2002年7月,华夏银行聘请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提交《华夏银行国际化改造项目诊断阶段报告》,这标志着国际化改造项目诊断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国际化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后,华夏银行国际化改造进程进一步加快。2003年,成立国际化改造办公室,负责国际化改造工作项目的管理。2004年,成立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指导和组织。2005年,资料室向潜在战略投资者开放,标志着潜在战略投资者尽职调查正式开始。华夏银行表示,将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契机,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国际化改造步伐,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向着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

纵观华夏银行体制转制的历程,虽然充满了许多的未知和各种困难,但华夏银行每次都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这不仅体现在结合市场特点和金融市场发展规律完善自身,还体现在对内做好研究,对外做好考察、向上做好汇报,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而这正是华夏银行与时代同行、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四个时期的奋斗,以发展战略引领全行向前向上发展

回到银行业务本身,我们可以将华夏银行划分为初创期、快速发展期、特色发展期、战略转型期这四个阶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华夏银行根据党对金融工作的发展要求和方针政策,结合自身各发展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经济金融展的特点变化,制定了不同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以发展战略引领全行不断向前、向上发展。

1992年-1998年是华夏银行的初创时期。当时正值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契机,华夏银行作为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重要尝试,一方面为当时的大股东首钢办成一流跨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为首钢集团增加利润、扩大资本积累、促进集团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服务,陆续开办了本外币存款、贷款业务、国内国际结算、汇兑业务、储蓄、信托、委托以及证券业务。在这一时期,华夏银行的商业银行功能逐步健全,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新世纪伊始,华夏银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截至2001年末,华夏银行全行资产规模达到1359亿元,一般性存款达到1100亿元;初步建立了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21个大中城市设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15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在2002年制定的二次创业新阶段的规划中,华夏银行总体奋斗目标是:把华夏银行办成一个具有或接近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同时,将推进上市、国际化改造、创建一流银行确定为三大战略重点工作。

在具体落实措施方面,华夏银行提出,加快电子化建设,提升银行管理与服务功能。2002年7月,华夏银行实施科技资源整合,成立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撤销电脑部,调整个人金融部、网络银行部职能及相关处室。网银、客户服务中心技术开发职能剥离。截至2003年末,华夏银行电子化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改进,初步建立了中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

2004年-2009年,华夏银行明确重点实施资本补充、对外开放、精细化管理、大都市重点发展、规模扩张战略五大战略重点。

在此之后,华夏银行进入了特色发展时期。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字概括这一阶段的目标——“百年老店”、“初步形成特色”、“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华夏银行在原有战略基础之上,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实现服务专业化、业务品牌化、经营特色化、管理精细化,努力打造“华夏服务”品牌,建设具有鲜明品牌特色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截至2016年末,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华夏银行总资产23562亿元,存款余额13683亿元,贷款余额12167亿元,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渠道建设不断深化,风险管控和规范运行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经营特色,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

2017年,华夏银行迎来了战略转型期。在新的发展纲要中提出,以存款立行、金融科技兴行、人才强行作为根本的战略导向,坚持特色化、数字化、综合化、轻型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建设成为“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

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规划指标序时进度总体完成,资产规模36762.87亿元,贷款总额22135.29亿元,存款总额19043.63亿元,净利润235.35亿元,重点战略任务推进取得效果,规划实施成效显现,经营发展呈现规模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提升、结构持续优化的稳中有进的发展局面,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成效,经营转型实现突破,风险合规管理成效显著,市场化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向建设现代金融集团的目标不懈奋斗

砥砺前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1年,华夏银行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开启了新征程,是一个向转型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不懈奋斗的新征程。明确加快建成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划期目标,以及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金融集团的远景目标。

为实现目标,华夏银行确定了新的战略任务,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持续巩固和深化六大战略重点、大力推进四大转型战略、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强化“北京的银行”定位。

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华夏银行高管表示,“2021年,我行经受住了宏观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考验,新规划实施开局良好。实践证明这一战略规划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商业银行发展规律,也契合华夏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是行之有效的,是管长远的,对服务国家战略,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华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引领作用,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规划全面落地实施的信心。”

他进一步指出,下一阶段,华夏银行将坚持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规划既定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战略投入和推进力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组织效能释放、专业能力提升,强化经营转型、风险管控、结构调整,切实提升客户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发展质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持续巩固和深化六大战略重点。即,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强化零售业务发展、完善综合化经营布局、建设“京津冀金融服务主办行”、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推进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六大战略重点。

二是大力推进四大转型战略,打造一流智慧生态银行、财富管理银行、专业综合金融服务银行、最佳同业合作银行。

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抓好产数业务重点突破,强化科技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智慧生态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银行重点推进产业数字金融项目37个,累计服务客户达903户,投放金额达239.68亿元;推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及智能客服机器人场景应用,RPA在线运行场景159个,智能呼入、呼出业务场景138个,节约人工工时约16.23万小时。

坚定推进零售金融转型,做大做深零售客群,建设数字化零售支撑体系,着力打造财富管理银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达9,999.64亿元,其中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达2,260.40亿元;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11.03%。

系统推进公司金融转型,建立统一的“行业+客户”管理策略,加快“商行+投行”协同机制建设,着力建成专业综合金融服务银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银行总行级战略客户118户;纳入“3-3-1-1”白名单管理的客户16,944户,已与其中的5,253户开展业务合作,占白名单客户的31.00%。投资银行业务规模3,591.93亿元;境内承销业务规模1,392.33亿元(含资产证券化),其中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发行规模1,149.79亿元(含资产证券化);顾问与撮合业务规模1,369.01亿元。

扎实推进金融市场业务转型,构建一体化同业客户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交易业务,健全市场化激励机制,着力成为最佳同业合作银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银行开展信用拆借和质押式回购交易共24,415笔,交易金额244,789.23亿元;本外币资金交易业务累计完成交易76,277笔,交易量285,310.63亿元,同比增长1.57%。报告期内,连续5个月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评为银行间本币市场“回购创新活跃交易商”。

三是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实施“三区、两线、多点”深化工程,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实施结构调整精细化工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施风险管理强化工程,打赢资产质量攻坚战;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工程,提高经营管理市场化水平;实施组织效能释放工程,提升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实施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打造适应新要求的干部员工队伍;实施公司治理现代化工程,完善国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实施党的建设领航工程,加强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全面领导。

四是聚焦北京“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融入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大局,加大对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巩固首都金融排头兵地位,成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最可依靠的金融力量。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华夏银行京津冀地区贷款余额5,694.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4%,存款余额4,025.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5%,利润总额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表示,“我们深信,在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厚爱支持下,在千万客户的信赖相伴下,在4万员工的踔厉奋发下,华夏银行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