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33年,杉杉的创新转型之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4 17:28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火遍大江南北的一家服装企业,国内服装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会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如果说,这家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在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和科技产业链上都至关重要的龙头企业,你会不会对其中的故事产生一些好奇?

从“不要太潇洒”的杉杉说起

这家公司,名字就叫做杉杉。如今40岁上下的人,想必都对“杉杉”这个品牌会有印象。对许多人来说,杉杉是凭证购买的婚礼西装,是当年初涉职场的第一件“战袍”,或是为了参加面试特地准备的第一套“正装”……在那个大家刚刚开始睁眼看时尚的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与世界接轨”,而杉杉所代表的一系列国产西服品牌,正是我们尝试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象征。

杉杉的名声鹊起,或许多少还得归功于那条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广告。一位长得有点像张艺谋的成功男士,从豪华酒店的衣柜里拿出杉杉品牌的衬衫和西服,对着镜子仔细穿好后,来到酒店大堂潇洒地打了一个响指,惹来众人艳羡的目光……而那句广告语“不要太潇洒”更是风靡一时,甚至直到现在,“不要太……”这么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句式已经成为上海人对某事物加之最高评价的固定用法了。

现在想来,这句广告语之所以在上海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杉杉直面市场的第一站,就是上海。1989年5月23日,杉杉创始人郑永刚赴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他在厂里拉出横幅——“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当时这个豪言壮语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第二年,杉杉西服在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十家专卖店借柜上架,这成为了杉杉品牌初试啼声的真正契机。当时的上海,无疑是全国的“时尚之都”,上海的轻工业产品可以说是独步全国,而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市百一店、华联商厦,也可以说是全国的“潮流风向标”。“上海是个‘海’,‘鲨鱼’很多,与‘鲨鱼’同游,才能长得更快、发展更快。”怀着这样的想法,郑永刚以那一代企业家特有的魄力,先是选择了上海这个“主战场”,然后又选择了央视这个当时电视广告的“顶流”入口。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杉杉在央视打广告花的6万元“巨款”,还是郑永刚借来的。

好在当时的钱都真正花在了刀刃上,换来了杉杉品牌的一炮而红。杉杉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国产西服名牌。1992年,杉杉的全国市场销售体系基本建成,当年11月27日正式成立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甬港服装总厂成为了历史。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公司,自此,杉杉也成为了中国真正的“服装第一股”。

居安思危,一心求变,“捂上耳朵做正确的事”

在服装行业,杉杉不仅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并且还成功带动了一系列国产西服品牌的崛起。但作为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掌舵人,必须看得更远。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郑永刚不无忧虑:“在当时短缺经济的背景下,杉杉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郑永刚表示,“但如果仅仅专注于服装,杉杉股份很快就将面临‘天花板’,必须开始转型。”

往哪里转?郑永刚有一个信念,叫做“大企业进入大行业“。什么是中国未来真正的大行业?站在千禧年之交的1999年,郑永刚注意到了两个字:“科技”。

一家做服装的企业,想要进入科技行业,这在外人看来,又是一个天方夜谭。

但郑永刚还真就去干了。他四处托人打听有没有好的科研项目,最后鞍山热能院的中间相炭微球项目进入了视野。这是一种生产锂电池负极的材料,1999年,杉杉与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家“863”课题“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产业化,从事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国内实现负极材料的商用推广。2001年,杉杉股份实现中间相炭微球的规模化生产,开始国产化替代,取代日本成为国内中间相炭微球主要供应商。这是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其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产化。

至此,杉杉成功实现向高科技行业进军。

虽然现在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实际上这一次的成功,回头来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充满了波折。事后来看,站在1999年这个节点上,距离中国锂电池产业真正的春天还有8年。这也就意味着,当时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杉杉,需要面对的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投入远远大于产出,而研发工作却不能停下来,企业亏损再多,也不能亏待了一线研发人员。用郑永刚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他们的“后勤部长”,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杉杉在核心技术上一直保持领先。而这种传统,也一直被延续至今。

这段最艰难的时期,新生的杉杉科技靠政府的拆迁补偿金和变卖其他资产的收入扛了下来,却没有变卖已有小成但不赚钱的锂电材料业务。当时许多媒体和同行都表示不解,但郑永刚有自己的坚持。“过去我们年年都加大研发投入,有些媒体报道提出反面建议,但我们选择‘捂上耳朵做正确的事’。只要战略决策对了,未来看清楚了,那就全身心地投下去,这样才能做成企业家。”

破茧成蝶,在科技行业两翼齐飞

2007年,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站在演讲台上,发布了一台划时代的手机——iPhone。这台手机颠覆了人们对与手机的认识:没有传统的数字按键,正面的大部分被一块屏幕所占据,并且电池是内置式不可更换的锂电池。iPhone的出现,如今被认为是真正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标志,但同时也是开启了锂电池时代的标志。在3C行业,随着锂电池的应用迅速普及,杉杉终于迎来了转型之后第一个真正的发展机遇,自此,锂电材料业务被写入了杉杉股份的主营业务,服装业务营收占比逐年减少,直至2013年,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全面超过服装业务。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产能开始过剩,行业竞争加剧,杉杉科技相关业务再度陷入亏损。在2014年后,锂电池行业迎来了第二个、由电动汽车带来的爆发期,整个需求市场还在以每年两位数增长。公开资料显示,在锂电池产业内,从出货规模看,杉杉科技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第一,正极材料、电解液规模及技术竞争力均居行业前列。

但是,在科技行业里,太过依赖单一行业,企业的营收风险就未免过大。郑永刚认为,企业成为“常青树”的关键不在于“常”,而在于“青”。要是一直走寻常路,就不会有杉杉的今天。与其等到行业下行、企业走投无路之时再寻求转型,不如在企业还健康、现金流还稳健时主动转型。杉杉能不能在锂电之外,再搞一个“世界第一”出来?这个想法,又成为了杉杉新的天方夜谭。

2021年2月,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进军LCD偏光片市场,偏光片被业界称为光学行业的“芯片”。由于该领域内的三大巨头LG化学、日东电工、住友化学均为外资企业,偏光片一度成为“卡脖子”的老大难问题。专家表示,杉杉拿下LG化学相关业务,将对中国偏光片产业及下游的液晶面板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如今,旗下的杉金光电成为全球领先的偏光片生产商,尤其是在大尺寸偏光片领域位列世界第一。在技术研发方面,杉金光电也是行业创新的引领者,拥有1700余项专利,特别是在65寸以上大尺寸偏光片领域,竞争力遥遥领先。目前,杉杉偏光片市场占有率全球遥遥领先,超过25%,具备强大竞争力。

经历了33年的发展,杉杉终于破茧成蝶,而这只迎着中国改革和进步的春风所化的彩蝶的双翅,都是写着“创新”两字的。

结语:

从杉杉一路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这其中有意气风发,也有低迷蛰伏;有一日千里,也有大浪淘沙。但就像杉杉郑永刚最爱说的那样,“不会挣钱的企业家不叫企业家,但更重要是把这个事做成事业,做好东西需要“熬”,需要培育。对事业的追求,对实业的培育,和挣快钱是不沾边的。”有远见,有定力,有决心,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是中国崛起真正的核心。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