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清单公布!新乡扩大内需三年行动:申报河南省“土特产”直播电商基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13:35

  日前,《新乡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行动方案围绕主要目标,围绕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等方面,制定了77条任务举措。

  其中提出:

  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不断完善人才购房、契税补贴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我市的山水资源、历史资源和文化IP,强化与“泡泡玛特”等文娱品牌的合作,打造具有新乡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文旅文创产品。

  支持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特色联合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企业组织举办直播电商比赛;积极申报河南省“土特产”直播电商基地和公共直播间,打造全市直播电商集聚区。

  稳步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车辆新能源替代,确保2024年城市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化,到2025年新增邮政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

  修订完善“三个一批”活动评价办法,建立“三个一批”项目清单和台账,力争每年纳入省台账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各100个以上。

  围绕“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的总体目标,加快安罗、长修、郑新、安新、辉鄄、郑辉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豫北区域医疗中心。

  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培育10家创新龙头企业、30家“瞪羚”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攻关,到2025年组建20家市级以上产业研究院。

  重点实施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卫滨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

  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加快生物医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进度,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

  支持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

  培育壮大先进计算、物联网等优势产业,推进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信息高铁新乡站、智慧岛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加快推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农机装备产业园,到2025年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培育上市农机制造企业1—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

  行动方案还公布了重大项目清单,涉及产业转型升级领域13个、交通基础设施领域13个、能源水利设施领域7个。

  项目清单:

  详情版项目清单:

  重大项目清单

新乡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河南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更好发挥内需拉动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更可持续,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紧盯“两大跨越”、突出“产业兴市”、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中原农谷,不断强化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个拉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充分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内需规模稳步跃升。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内需潜能有效释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协调同步,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供给质量显著提升。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90亿斤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50%,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供给体系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适配性进一步增强。

  ——市场体系更加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要素配置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现代流通体系更加便捷通畅,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保持平稳增长、质量提升。

  ——经济循环畅通高效。区域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基本消除,制度型开放高地建设迈出更大步伐,进出口总值突破180亿元,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作用显著增强。

  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一)持续提升传统消费

  1.扩大基本消费供给。积极推动豫酒振兴,支持本土龙头酒企提高品质和设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市场规模,构建“酿造基地—洞藏基地—消费体验中心”一体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优质高端棉纺、绿色纤维、特种面料、品牌服装,积极适应智能化、健康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加快智能家居等产品研发推广。(市工信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落实购车优惠政策,鼓励各县(市、区)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力度,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惠民、豫北国际名车展等系列活动,推动二手车流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停车场、加氢站等设施,优化城市充电设施服务网络,加快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区域充电设施和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枪)1.5万个以上、集中式公用充换电站350座以上。稳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市商务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资源规划局、人行新乡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3.稳定住房消费。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不断完善人才购房、契税补贴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工作,鼓励建立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协同机制,推进登记、贷款、放款、还款等环节无缝衔接。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落实长租房政策。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新市民租购住房。(市住建局、资源规划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新乡监管分局、人行新乡市分行、住房公积金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消费场景建设。鼓励支持胖东来、奥莱·平原小镇等企业开展知名品牌企业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知名品牌入驻新乡。推动夜间消费场所升级改造,持续提升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同盟古镇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内涵,争创省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市商务局、发改委、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积极扩大服务消费

  5.提质升级文旅消费。持续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重要遗址研究和保护展示,推动豫剧祥符调非遗保护传承,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红旗区段)、卫辉市赵长城文化公园、卫辉古城东城墙等项目建设,打造豫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我市的山水资源、历史资源和文化IP,强化与“泡泡玛特”等文娱品牌的合作,打造具有新乡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文旅文创产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探索发行旅游年票、门票限时免费、优惠券抵扣等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文化旅游季活动,重点打造百泉、比干庙、潞简王墓、中国烹饪博物馆等标识性品牌,力争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中体现更多新乡元素。开展好“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深化书香新乡建设。(市文旅局、发改委、市委宣传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努力扩大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提升,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实施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新乡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延津县、卫辉市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实现城市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9个。(市民政局、卫健委、发改委、资源规划局、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持续健全医疗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有效供给,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积极培育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养生美容等健康服务。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保障。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市县两级中医院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儿童保健、康复等融合发展。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工作,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市发改委、卫健委、医保局、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8.扩大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积极支持河南师范大学开展“双一流”创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争创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建设培育一批高中学科基地和多样化发展特色学校,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积极组织申报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大回收配套幼儿园力度,到2025年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不低于1.5万个。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市教育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快促进体育消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健身路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健身场地建设,全面构建“15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新建、改建4个体育公园和106块社会足球场,争取到2025年末实现9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持续办好WTT等重大赛会活动,打造“中国乒乓之乡”精品体育赛事。(市体育局、发改委、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积极参与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开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培育,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开展家政企业品牌建设,支持好大姐等家政公司申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支持“家政讲师网”做强做大。鼓励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支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中心,加快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市发改委、商务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11.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发展智慧家庭、在线文娱、数字体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新业态,引进和培育一批区域性综合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和本地生活城市连锁平台,加快促进数字化新场景在商贸流通业的深度应用,建设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广远程协同教学、在线视频互动的网络协同教研,发布空中微课堂、虚拟教室等智能学习应用。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手段,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提高智慧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支持河南盛翔户外、河南爱奇实业、新乡嘉崴体育设施等生产高质量体育设备、器材。(市教育局、卫健委、文旅局、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促进新个体经济发展。支持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特色联合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企业组织举办直播电商比赛;积极申报河南省“土特产”直播电商基地和公共直播间,打造全市直播电商集聚区。(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四)大力推广绿色消费

  14.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稳步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车辆新能源替代,确保2024年城市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化,到2025年新增邮政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规范发展。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健全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推广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支持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创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培育5个绿色设计产品和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邮政管理局、工信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推动垃圾分类厢房建设和垃圾投放点升级改造,加快转运车辆、分拣中心、处置设施等建设,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投得准、收得齐、运得走、处得了”。加快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统筹发展的绿色出行体系。推广应用绿色建材,鼓励工程建设项目使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中的产品,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项目率先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落实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政策,到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以上。严格落实禁止、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市发改委、教育局、住建局、城管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妇联、机关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

  16.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落实好放开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消费市场准入限制政策措施,放宽电力、油气等行业中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服务领域上下游竞争相对充分服务业准入门槛,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增强服务市场发展活力。(市发改委、商务局、文旅局、体育局、卫健委、市委编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公益诉讼制度、多元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开展“提振消费信心,放心消费在中原”系列活动,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推动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县(市、区)全覆盖,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三、抓牢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一)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工作机制

  18.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修订完善“三个一批”活动评价办法,建立“三个一批”项目清单和台账,坚持日调度、周通报、月排名,适时开展集中观摩点评活动,推动形成签约项目拼落地、开工项目赶进度、投产项目抢达效的工作闭环,力争每年纳入省台账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各100个以上。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依托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组织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实行“双百工程”重大项目市县两级领导分包,实施全流程精准化服务,带动全市项目加快建设、提质增效。(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19.开展重要项目建设集中攻坚行动。围绕攻坚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项目申报、签约投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达效投产等关键环节,建立重大项目交办督办机制,实行项目清单式和台账式管理,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投效。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建立重大项目资金、用地、能耗等保障协调机制,完善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改革,用好国家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力度等政策制度,积极做好环评审批服务,鼓励重大项目通过市场化交易获取能耗等指标。严格落实上级出台支持民间投资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市发改委、资源规划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

  20.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融入全省“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和“1+3+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三纵一横一放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打造外联内畅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围绕“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的总体目标,加快安罗、长修、郑新、安新、辉鄄、郑辉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郑新快速通道,推动郑新快速路、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S311等干线公路建设,力争郑州至平原示范区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加快新乡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电力安全保障,完善50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持续优化220千伏支撑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加快推进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争取辉县东井、卫辉凉水泉等谋划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重点推进博爱—新乡—长垣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扩宽气源通道。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卫辉陈召煤矿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加快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22.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辉市良相坡、柳围坡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堤南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合河水利枢纽、塔岗水库等前期工作,争取进入国家规划。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建设,到2025年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60%。(市水利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新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片区五功能区”建设,整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域网。加快新乡市、长垣市、原阳县、卫辉市等4个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持续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发展,力争建成3个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开通5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大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支持延津县依托静脉产业园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开展太行山区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到2025年累计完成山区造林9万亩。加大太行山猕猴、新乡黄河湿地国家鸟类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推进原阳黄河、新乡平原黄河等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市发改委、住建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豫北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市级传染病医院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平战转换能力。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有序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行动,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满足城乡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完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设施建设。(市发改委、卫健委、教育局、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开展城市内涝系统治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更新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市政道路污水管网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新开工改造4万户。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智能视频、自动识别等信息化管理监督手段,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打造全场景数字孪生城市。(市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方案,聚焦中原农谷、新乡数智谷“两谷”协同发展,在智慧农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快形成领先优势。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推动10G—PON规模部署,加快新乡市大数据产业园二期、“信息高铁”高通量计算平台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35万个。加速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应用推广,深化“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推进智慧公路建设,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两条智慧公路项目。(市发改委、工信局、通管办、交通运输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加强本土工程建设企业培育。落实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建筑业企业,支持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市住建局牵头负责)

  四、统筹区域协调,释放内需发展潜能

  (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9.推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坚持南向发展战略,加速郑新一体化发展,编制新乡市域一体化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协同紧密高效、产业合理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治联保、公共服务无界共享。强化中心城区与毗邻县(市)的规划统筹,推进新乡县与主城区“规划引领一体、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一体、产业布局一体”,有序推进城区撤乡镇设街道。(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0.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落实全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心镇高质量发展,促进一般镇功能完善,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镇级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持续深化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总结推广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典型经验做法。(市发改委、住建局、城管局、工信局、教育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委改革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执行“零门槛”落户政策,深入实施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提升户籍登记、户口迁移便利度,推进居住证持有人全面享有高质量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好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市发改委、公安局、教育局、卫健委、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

  32.推进“184”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三通一规范”乡村建设行动,创新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到2025年,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三通一规范”。(市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城管局、教育局、文旅局、人社局、卫健委、通管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33.丰富乡村经济形态。实施预制菜、冷链食品、休闲功能食品等三大升级行动,推进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建设,培育引进预制菜优势企业,开发营养升级、功能升级、标准升级的休闲食品,发展中央厨房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全国知名的预制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度假康养和农俗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稳定在87%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粮食和储备局、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健全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落实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电商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寄递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打造乡村“土特产”直播电商基地和公共直播间,积极宣传推介“豫农优品”公用品牌,到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品牌达到275个以上。持续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5.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以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为目标,有序引导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态势。(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6.全面落实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力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攻坚战,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严格规范黄河流域各类公园建设,加快推进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十四五”防洪工程等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新乡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水源保护区巡查,确保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资源规划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7.推进区域合作发展。进一步优化长封两地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进长封一体化,加快构建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旅融合、生态保护等一体化新格局。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豫鲁毗邻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京豫战略合作、豫粤战略合作、豫鄂合作。(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五、扩大优质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

  (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38.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平原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加快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高质量建设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速做实做强高新区“一区多园”,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整体水平。高标准全面建成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新乡智慧岛。(市科技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9.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培育10家创新龙头企业、30家“瞪羚”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攻关,到2025年组建20家市级以上产业研究院。(市科技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0.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主体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创新“信贷+股权”模式,做好“科技贷”业务推广和贴息补助工作,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方向的科研机构改革,优化“揭榜挂帅”“PI制”等组织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财政科技经费更大自主权,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热情。加快实施“牧野英才”计划,精心组织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新乡专场活动,着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市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市委组织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兴市”

  41.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坚持以“双长制”为抓手,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进17个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实施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卫滨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强化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化工、电池及新能源等上游行业与终端消费品供需衔接,增加原辅材料、零部件本地供应,进一步健全配套生产体系。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加快生物医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进度,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市工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先进计算、物联网等优势产业,推进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信息高铁新乡站、智慧岛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快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应用推广。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化应用模式,持续推动河南数智谷科技集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推广。深化“5G+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5G全连接工厂,探索5G专网建设及运营模式,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依托数字手段推动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向农村延伸。(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政务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3.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推动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鼓励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引导制造业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培育5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加快建设设计新乡,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推动“设计+”实现各领域融合赋能,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5家。(市发改委、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4.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落实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开发区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落实开发区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强化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和“运营公司+产业基金”招商,实施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促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提升开发区发展能效。(市发改委、资源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5.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卫辉、封丘2个养牛大县后备县和辉县、卫辉奶业重点县;实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培育2个省级肉羊大县,打造全省重要的牛羊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有序推进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46.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着力打造小麦、花生、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25年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10家、年产值超10亿的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市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7.大力发展高端农机装备产业。充分发挥花溪科技等本地企业优势,积极引进农机装备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农机装备产业园,到2025年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培育上市农机制造企业1—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力争2025年全市整建制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48.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提升行动、制造业标准化领航行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行动等重点行动,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开展地方标准提质行动、团体标准培优行动、企业标准强基行动,争取每年参与制定1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地方标准10项。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49.持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护农”、“一老一小”相关产品开展常态化检查抽查。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力争2025年底实现“一站式”服务站点县域全覆盖,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实施“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在工业类、产业区域、服务类、建筑工程等领域培育30家“美豫名品”公共品牌。支持长垣市申报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六、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一)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50.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以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城市试点建设为引领,推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低成本采集、高效率归集与低能耗存储,加快建设数据资源池,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行业数据库。探索建立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体系,培育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试点,推动公共数据以产品或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市发改委、工信局、政务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1.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破除劳动力、人才流动限制,推动人才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流动配置,充分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坚决杜绝歧视性、限制性条款,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52.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合理推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转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对使用划拨土地的项目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地,积极争取省级统筹补充耕地指标。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市资源规划局牵头负责)

  53.完善知识等要素配置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严厉打击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加快推进新乡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二)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54.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定期排查、清理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实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行为。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逐步将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公共资源领域。(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5.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开展县域商业体系综合示范县申报,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补齐县域商业设施短板。深入推进省级示范步行(商业)街、示范智慧商圈创建,到2025年创建一条省级示范步行(商业)街,建成东方文化步行街、奥莱·平原小镇两个示范智慧商圈。(市商务局、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56.开展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贯彻落实省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总体方案,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营商环境5项工作,加强营商环境专项整改提升。健全企业权益保护体制机制,落实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市发改委、政务大数据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商务局、市委编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57.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依法审慎审理涉产权和涉企业家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冤错案,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刑法保护。稳慎推进长垣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持续完善宅基地审批和监管制度,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8.加快建设信用新乡。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应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到2025年信用数据归集共享数量超过5亿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完善信用承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丰富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推广“信易贷”模式,推进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建立预授信模型,并实现全流程放款。(市发改委、人行新乡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59.完善开放通道体系。积极谋划参与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加大对中欧合作的宣传引导力度,调动企业参与中欧合作的积极性,争取形成一批务实合作成果,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水平,积极发挥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二级业务网点作用,促进运输线路多元化,力争开行新站点1—2个。(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60.提升开放平台功能。积极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新乡开放创新联动区,加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力度。推动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加快新乡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支持平原示范区按实际需求申建中原农谷综合保税区或分步申请设立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积极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市商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1.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抓好用好港资、台资、日韩、世界500强四个外资专班,组织各县(市、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跨国公司聚集地开展专题招商、签约巡展活动,积极参与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推动外资更多投向现代物流、新能源装备制造、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外开放领域持续拓宽。加强政策宣讲解读,确保外资企业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市商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2.扩大重要商品进口。积极开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口贸易,主动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新能源矿产和优质消费品等领域进口,支持进口贸易商与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开展对接合作,持续扩大冰鲜水产品、肉类等高品质商品进口规模。(市商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一)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

  63.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好就业资金、创业贷款、社会保险作用,健全就业风险监测预警、常态化援企稳岗等机制,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定期统计、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推动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90%以上。强化劳务协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强农民工在跨县(区)、跨地市有序流动,强化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市人社局、教育局、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4.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到2025年完成96.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力争全市技能劳动者全部实现持证就业,基本建成全省技能人才高地。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推动高校毕业生稳定增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总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体系。(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5.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落实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依规发布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等制度改革,引导企业通过协商方式合理确定职工工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当地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66.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完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和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鼓励通过创业经营、租赁服务等途径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鼓励企业用足用好股权、期权等各类中长期工具有效激励企业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市发改委、科技局、人社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

  67.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非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就业、社保、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支出。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落实“三保”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风险应急处置三项机制,兜紧兜牢“三保”底线。(市财政局牵头负责)

  68.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推进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开展“小微新”企业扩面参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行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全覆盖。(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三)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69.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完善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慈善活动监管力度,实施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年度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慈善财产管理,积极推动慈善专项基金用于社会救助、救灾、公共卫生事件等救助工作。(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70.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工作者)、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和社工、义工(志愿者)“两工协作”机制,促进社工、义工协作开展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组织服务范围和覆盖领域,到2023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推动各县(市、区)打造示范性站点。(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九、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71.推进粮食稳产增产。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中原农谷发展规划和核心区建设规划,完善提升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到2025年建成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和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布局一批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确保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稳定在20.5万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农科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72.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鼓励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优化政府储备布局结构,市级应急保障供应网点稳定在140个左右,完好仓容稳定在540万吨左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引导粮油企业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化粮油品牌建设,培育壮大大型粮油企业集团,支持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73.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能力。开展重点煤矿安全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推广井下智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煤炭企业扩能增产。积极扩建新建油气管道、调峰储气设施,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接收、供应、调峰及储备能力,居民用气储气量不低于3天日均消费量、企业储气量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强化成品油资源协调力度,依托锦州—郑州成品油管线合理增加成品油库存。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中深层地热供暖布局力度,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加快发展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力争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40万千瓦。(市发改委、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4.完善煤电油气运保障协调机制。加强电煤供应监测分析,督促燃煤发电企业落实电煤最低库存制度,积极争取煤炭资源量,推进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全覆盖。强化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持续增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科学组织实施有序用电。健全政企运输沟通协调机制,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三)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75.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支持建设县乡两级储备库,科学拟定储备物资品种和规模,建立实物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储备和军民融合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构建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应急物资联储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紧急运输通道建设和运力保障储备,推进各级储备能力逐步达到自然灾害救助Ⅱ级应急响应标准。(市应急局牵头负责)

  76.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完善救援、通讯和其他应急专用装备,推动消防救援队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型,提高多种灾害救援能力。建立不少于100人的市级、不少于50人的县级、不少于20人的乡级救援队伍,推动工业园区和危化、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企业建立企业救援队伍,积极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市应急局、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77.推进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建设完善市应急指挥中心,推进县(区)级、乡级和专项领域指挥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的指挥调度体系。实施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乡台网),提高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林业等多灾种、灾害事故准确感知、快速评估和精准预警能力。推动居民避难疏散场所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每个市辖区建成1处人民防空紧急疏散避难区和1个人民防空紧急疏散避难所,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面积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按要求做好巨灾保险工作。(市应急局、地震局、资源规划局、气象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动办、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两个清单,自觉将本地、本部门工作纳入我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体部署中统筹谋划,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政策措施,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新局面,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作出新乡更大贡献。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