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瞰阜阳 阜阳发布
5月19日
全国首家淮河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正式在阜阳师范大学挂牌成立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了解到,淮河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阜阳市委市政府、阜阳师范大学三方共建,旨在进一步挖掘和推阐淮河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历史贡献、区域经验和当代价值......
阜阳为什么要成立
淮河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淮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古称淮水的淮河,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淮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显露出多彩的文明曙光。”专家介绍,通过纵向挖掘、横向比较,系统研究阐释淮河文化的历史地位,深化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早期文明交流发展的认识,将进一步增强淮河文化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淮河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资源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资源,有着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可被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具有很高的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淮河老观乡段
“发掘淮河文化软实力的潜质与特质,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可以锻造阜阳文化品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中玉介绍,人们熟知河南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江苏的太湖文化。在安徽,有徽文化和皖江文化。近年来,沿淮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淮河文化研究挖掘活动,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资源梳理不够、研究层次不高、平台载体不多等问题,淮河文化资源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
研究中心成立 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要求,并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泉河、颍河交汇处三角洲公园 孙向东/摄
2023年10月安徽省委常委会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赴阜阳市召开现场办公会。会上,省委书记韩俊提出:传承发展好淮河文化,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品牌和特色文化园区,推进“农文旅体”一体发展。
“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为阜阳传承发展好淮河文化指明了方向。”阜阳师范大学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新宇说,以淮河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为平台和纽带,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和阜阳扎实的淮河文化研究基础,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推进淮河文化阐释和传播展示,加快推动“淮河文化看阜阳”品牌和标识的树立。
“淮河文化看阜阳”,
这里有什么?
淮河文化富集 地位突出
从区域上看:千里长淮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5省,有430公里流经安徽,有153公里流经阜阳。阜阳处在淮河流域的中心,启东接西、呼南应北。
淮河王家坝闸
从历史上看:阜阳是淮河文化起源地、姜尚文化起始地、管子文化孕育地、老庄文化发源地......也是王家坝精神诞生地、农民工精神首倡地。
从文化上看:阜阳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剪纸、杂技、书画、柳编、彩陶、颍上花鼓灯......有着深厚的群众文艺基础。
淮河文化研究 成果丰硕
阜阳在淮河历史文化研究方面,起步早、基础好。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阜阳师范大学获批淮河文化研究项目近3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
2020年底,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2023年,由阜阳师范大学编撰的《淮河历史文化丛书》(八卷本)出版,系统梳理了淮河流域文化发展脉络和亮点,填补了国内淮河流域文化史研究的空白......
“阜阳在淮河文化研究上,具有优越的文化资源禀赋。”众多专家指出,阜阳依托阜师大专业建设优势和研究力量,在淮河文化研究成果上具有资鉴性、时代性、创新性,阜阳已成为淮河历史文化研究的领头雁。
淮河文化产业 有序推进
对淮河文化的研究、发掘、利用,既要重视创新性发展,更要注重成果转化。
洪河入淮处
“目前,阜阳正高水平谋划推进一批以淮河文化为标识的文化产业项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其中,阜阳将打造全国首个以淮河文化主题数字体验空间——淮河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利用新一代数字声光电技术和手段,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赋能。淮河文化公园(阜阳段)建设办公室也已挂牌成立,相关规划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
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擦亮淮河文化品牌
变资源为发展势能
阜阳正加速向前
出品|“瞰阜阳”工作室
文字|全媒体记者 周佰钦
原标题:《全国首家!阜阳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