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成了商标 开封历史景点名称抢注遭遇法律空白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9 18:04

   
“清明上河图”成了商标 开封历史景点名称抢注遭遇法律空白
 
2005年10月09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全四清牛卫国白洁

  清明上河图、相国寺、天波杨府、龙亭、包公祠,这些旅游景点都是开封的“城市名片”。然而,这些文化遗产、历史积淀却在不经意间被一些商家作为自己的品牌进行了注册。面对这种注册的混乱,抢注者振振有辞,专家们也众说纷纭。

 
 
 

   

 
 
 

 

  疯狂抢注

  为了弘扬历史文化,开封人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新建了占地面积510亩的旅游景点“清明上河园”。其构图意境,原始布局,风物景观,都集中展现了北宋时期开封城风土人情、繁华景象。然而,这种区域特定的文化积淀,并没有因为地方的整理挖掘、刻意渲染而成为开封独有的城市名片。1999年,义乌市大陈泰伟服装厂,申请注册了衬衣、服装类别的“清明上河”商标;2003年开封市南关区人刘效煊,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内容涉及家禽养殖、食品饮料的两类“清明上河”商标;2004开封杞县的河南省君利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把“清明上河”注册成自己的白酒商标;远在昆明的清明上河食廊有限公司则把“清明上河”当作自己餐馆名称予以注册。更有甚者,一家企业还直接注册了“清明上河园”商标。

  对此,开封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称,他们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异议。但他同时表示:对于近似的“清明上河”这种“打擦边球”的商标,实在力不从心、顾不过来。

  开封历史文化景点商标被外地企业抢注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包公祠”被艾尔顿(国际)烟草有限公司注册成烟草和打火机商标。“包青天”被北京、浙江等地企业先后注册了食用油、化肥等近20类商标。“包青天”还被台湾嘉义市的洪义欣注册成植物类商标,被香港天地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烟草类商标。合肥酒厂把“包拯”当作了自己的白酒品牌,而合肥卷烟厂则把“包拯”当作了自己的卷烟商标。就连最具开封地方历史特色的“包龙图”也被浙江和江苏三家企业注册。

  此外,“天波杨府”、“龙亭”、“相国寺”等等也被各地企业注册成了各类产品的商标。

  面临尴尬

  对于具有鲜明地方城市色彩的历史文化品牌遭遇抢注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开封人缺乏商标意识和商标保护意识造成的。有关专家指出,在相关的旅游企业或者文物单位缺乏商标保护意识的情况下,地方主管部门旅游局和文物局等单位应该担负起保护自己商标的责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保护这些历史文化景点已经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任务,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名片,就像龙门石窟之于洛阳、少林寺之于郑州、兵马俑之于西安一样。少林寺为了避免遭人抢注成立了少林实业公司,专门负责保护少林品牌。

  对于企业争相抢注知名历史文化品牌的现象,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

  制经济,应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如果这些行为利用了市场规则的不完善,钻法律的空子,就会给维权带来困难。有人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经济主体为了牟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合法利用市场规则的行为,都应是正当的。对于那些所谓的“受害者”来说,只能说明你没有人家精明,不懂市场经济,那你只好自己买单。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进才认为,一些城市品牌需要城市和政府出面来保护,类似“包公祠”这样的非常特殊的名称,包公祠自身去把所有的商标类别都注册也未必有太大的意义,也有一个成本问题,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注册保护。

  目前,我国的《商标法》还处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对于地方性历史文化的品牌保护的问题还没有具体明确的解释和规定。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商标法》的修订和研究应该加入地方性历史文化的品牌保护这一条款,以便求得对于此类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也填补法律的空白。(9G2)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