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已达100.2676万
西安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
超百万的副省级城市
昨日,西安市场主体超百万发布仪式后,全市市场主体超百万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工商局局长陈吉利介绍了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00.2676万,西安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超百万的副省级城市。
西安市场主体超百万 日新登记1066户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00.2676万,同比增长百分之35.85。也就是说,全市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1066户,这个数字是西安有史以来最高的,是2016年日平均登记567户的1.88倍;是商事制度改革前日平均登记276户的4.5倍。
“一般超过50%就算是‘井喷’了,这只在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初期出现过一次,也只有61.53%,远没有今年这么高。据初步了解,这在其他城市也少有。”陈吉利表示。
今年1至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6576户,同比增长百分之103.06。从具体市场主体类型看,其中:内资企业3735户,同比增长百分之80.09;私营企业81252户,同比增长百分之67.05;外商投资企业455户,同比增长百分之95.28;个体工商户179871户,同比增长百分之126.67;农民专业合作社1263户,同比增长百分之28.48。
实现服务群众“三全四零”目标
今年,市工商局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
陈吉利介绍,目前我市工商系统已全方位构建起“互联网+”工商服务体系,实现了服务群众“三全四零”目标,即办照路径全打通、办照网点城市全覆盖、办照服务全天候,群众办照“零见面、零纸张、零跑路、零等待”。
另外,大力推进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工作,实现企业名称核准“零上门”;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启动“工商企业通”合作项目;启用西北地区首批企业登记自助办照机和全国首台“工商移动服务车”等,都为广大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切实带动了市场主体的井喷增长。
让自贸区享有充分自主权
今年,市工商局也以提升行政效能为中心,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公布了全市工商系统“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对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有限公司备案、动产抵押登记等事项做出“最多跑一次”承诺;将总局企业登记的52项审批事项中的48项,由原来“一审一核”改为“审核合一”;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申报材料主件齐全、基本符合法定形式的办件,先期予以受理办理。
同时,积极服务自贸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项联办”模式,19个联办事项比省上确定的15项增加4项;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住所登记方式,让自贸区享有充分自主权,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探索,走在了全省前列。
打造智慧工商 建成“一库三平台六系统”
“今年,我们充分借鉴杭州、南京等地先进经验,发挥工商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主动把工商职能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优势,建成‘一库三平台六系统’。”陈吉利表示,目前系统已经共汇集各类数据585万条,现正在搭建与市级部门互联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今年7月,全市开通网上数字工商公众服务平台,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在线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在线电子签名,可以选择窗口和EMS邮政快递免费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工商登记服务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审核时间最短可以压缩到20分钟,实现了“微信办照”。
从不足1万到超百万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占95.88%
市场主体实现井喷跨越
民营经济活力大迸发
回首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西安市场主体从不足1万到如今超过100万,这其中,经历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商登记管理体制和登记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的时期,赶上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政策红利,迎来了大西安追赶超越的一年,不仅西安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的大发展,民营经济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西安市场主体发展迅速
日均新增市场主体是去年的1.88倍
改革开放
从不足一万户起步
改革开放之初,西安市许多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并未建立经济户口,根据《西安市志》之《工商行政管理分志》记载,“1978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仅有281户”,从1979年7月起,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工商企业、社队企业、工业企业开展普查,并进行企业注册登记,到1980年底,全市登记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到1万户。随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商登记管理体制和登记制度不断改革完善,西安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始终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12年末,全市累计市场主体已达422688户。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市场主体发展变化对比图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门槛降低激发企业活力
2014年,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一年,也是市场主体活力大激发的一年。随着改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工商登记门槛低了,手续少了,效率高了,服务好了,市场主体发展迅速,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公众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据统计,作为商事制度改革元年的2014年,一年来,西安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3498户,同比增长52.37%,其中新登记企业42440户,同比增长161.03%、注册资本(金)2267.65亿元,同比增长163.91%。
日均登记市场主体总户数
行政效能革命
日均新增市场主体达2014年前的4.5倍
2017年,西安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三大革命”,推动“最多跑一次”承诺落地,倾力奉献五星级“店小二”式服务,行政效能成果显著。实施“五新”战略,招商、人才、户籍新政等多重政策效应叠加,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西安正逐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
市场主体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00.2676万,同比增长百分之35.85,全市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1066户。此时,西安的日均市场主体新增量,已经是2016年的1.88倍,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5倍。
今年1-11月新增市场主体266576户
私企外企个体工商户增幅明显
数据
今年1-11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66576户,同比增长103.06%。
其中:
内资企业3735户,同比增长80.09%;
私营企业81252户,同比增长67.05%;
外商投资企业455户,同比增长95.28%;
个体工商户179871户,同比增长126.67%;
农民专业合作社1263户,同比增长28.48%。
特点
私营企业增长迅猛,辐射带动作用集中显现。
近年来,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增速明显,2017年新登记私营企业81252户,是2012年15942户的5倍,占同期企业登记总量的95%。
外资企业逐年增长,商事制度改革见效。
从历年趋势看,2014年新登记外资企业数量有所回落,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及对外资企业设立条件的放宽,2015年以来呈逐年上升态势达405户。截至2017年11月,我市累计外资企业达4121户,较2012年底增长72.6%。
个体工商户发展活跃,增量存量齐头并进。
全市工商系统通过全程指导主动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个体工商户的迅猛发展。2017年个体工商户新登记179871户,同比增长126.67%,累计已达627033户。
100万户市场主体咋分布
五大行业占比超八成
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市(含西咸新区和省工商局登记住所在西安辖区)在册各类市场主体总量为1002676户,同比增长35.85%。其中:
内资企业29021户,同比增长30.98%;
私营企业334355户,同比增长45.13%;
外商投资企业4121户,同比增长36.19%;
个体工商户627033户,同比增长31.66%;
农民专业合作社8146户,同比增长29.55%。
从市场主体类型来看,截至2017年11月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两者总和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5.88%。
从行业分布来看,排前五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占比最大,占比达43.99%,五个行业总户数占全市累计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81.02%。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今年新登记数量同比翻番
2017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扩大增量、提升存量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社会投资活力的迸发,市场主体规模急速扩大。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数据
投资活跃指数同比增长8.97%
2017年,我市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62386户,较2016年同期翻一番,同比增长118.12%,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17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投资活跃指数为27.06%,较上年同期增长8.97%。
类型
占市场主体总量96.69%
2017年新登记私营企业81252户,同比增长67.05%;个体工商户新登记179871户,同比增长126.67%;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1263户,同比增长28.48%。截至11月30日,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体规模已达到96.9万户,占到市场主体总量的96.69%,持续稳固推动民营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市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着力点。
行业
“五新”战略领域投资增速惊人
2017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在市场准入和投资经营中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西安效率,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公众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从2017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投资行业来看,同比增速较快的依次是电力业205.88%、制造业156.86%、金融业142.34%和信息软件业80.41%,科学研究业和商务服务业也保持着较高增速,同比分别增长了62.90%和46.14%。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结构更趋合理,“五新”战略任务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 轩辕杨子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