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帮帮龙每天为您提供最及时的中基协资讯、私募资讯、金融行业资讯。
《私募公司注册》、《私募人才引荐》、《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
平台针对具体的私募业务场景,提供具体解决方案,欢迎交流~~
在今天(5月12日)举办的2023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发表了致辞。王建平在讲话中介绍了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情况、证监会近期的工作以及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王建平指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加速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明显,功能作用日益增强。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头部管理人的专业能力逐步显现,前10%的管理人管理了整个行业90%的资产规模,其中百亿以上的管理人达到273家,管理规模达到五成左右。
此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金的形成工具,有力支持了卡脖子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已经成为早期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同时,创投行业对地区经济和区域性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也开始显现,某一个地区创投行业的聚集程度、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拟上市公司的数量,以及地方支柱型产业发展的势头之间出现了典型的正相关关系。
王建平介绍,证监会最近两年在推动私募创投行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证监会持续完善私募基金监管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二是拓展资金来源,引入长期资金和境外资金。证监会积极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着力解决长期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多次和银保监会、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长期资金主管部门开展调研,推动修订或制定相关的规则,提高长期资金投资私募基金的比例和规模;三是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加强差异化监管;四是优化退出安排,畅通“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证监会通过推动全面的注册制改革,以及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为创投行业的退出持续优化环境;五是推动税收优惠,鼓励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王建平表示,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迅速,显示了积极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量,但是此时此刻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这些方面也值得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关注,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一是推动行业整合,提升行业规范化运作水平和专业化投管能力。私募行业“小散弱”现象仍然突出,专业能力尚需提高。行业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整合,提升内部治理,筑牢合规风控的理念,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在专业能力方面,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投资专精特新企业的渗透率有待提升,行业机构需强化对硬科技和科技创新的理解,提升投小、投早、投科技的专业能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完善监管规则,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证监会将继续配合推动私募条例出台,并做好配套规则的修改完善,完善私募基金上位法依据。丰富行业资金来源,进一步研究优化私募股权创投行业的募资环境,推动引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鼓励QFLP资金参与境内股权投资。拓宽退出渠道,除IPO外,鼓励通过并购、S基金等方式退出,适时扩大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优化退出环境。
“我们认为,在规则改善的同时,还是要结合实体经济需要和行业的需求,研究推动匹配长期资金端和资产端特点的一些投资产品和策略,从而来拓宽募资渠道。我们看到主流资金还是有很强的配置创投产品的需求,但是确实需要有一些合适的产品来对接。”王建平指出。
三是发挥地方政府积极作用,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长期以来地 方政府在支持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和防范风险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中国的特色,我相信也是中国的体制的优势。建议地方政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对私募股权行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一方面要提升地方产业基金、地方政府基金的容错度;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创投已投企业的支持,从而形成创投行业挖掘筛选投资优质企业、地方政府提供各类金融和政策服务、共同助推企业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王建平表示。
王建平的讲话涉及到了募投管退各方面,指出了目前行业面临的关键现实问题,值得行业学习和思考,如:投资机构需要强化对硬科技和科技创新的理解,提升投小、投早、投科技的专业能力;地方政府要提升产业基金、政府基金的容错度,并加大对创投已投企业的支持等。
此外,讲话也释放出证监会对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募资端的重要利好:丰富行业资金来源,进一步研究优化私募股权创投行业的募资环境,推动引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鼓励QFLP资金参与境内股权投资。
这无疑是VC/PE行业最为期盼的举措,国内募资市场目前仍然缺少真正的“长钱”。
今年2月24日,证监会公布了对政协《关于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披露了对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统称“股权创投基金”)的进一步支持计划。主要包括加大长期资金投资、完善政府引导基金顶层设计,以及深化份额转让试点推进三方面。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沟通力度,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对股权创投基金的投 资力度。
可见,证监会已经关注到并且十分重视长期资金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性,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利好这些“长钱”进入VC/PE行业的政策与机制出现。
近年,险资、银行理财、上市公司、信托等主体正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LP领域越发重要的参与者。
险资,自2020年下半年“开闸”以来,险资对于PE/VC和母基金的募资来说是重要的LP群体。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股权创投基金与保险资金合作已初具规模、逐年增长,近三年获得保险资金出资的股权创投基金的数量与规模均逐年提升,数量从2019年末的350支增加至2021年末的541支,规模从2019年末的0.89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末的1.37万亿元。
根据目前险资投资到股权基金的情况来看,险资还是更加青睐业绩稳定的头部GP,能够有效平衡风险、收益和流动性,满足保险资金对于风险厌恶、有限收益和高流动性的要求。险资担心的风险主要包括,退出时间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资产后续估值难度较大,以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即使是“巨量活水”,也存在马太效应。险资做LP也会热衷于选择背景资源雄厚、业绩较好的综合性基金和专注某细分领域的基金合作。
银行资金虽目前对股权基金的出资不多,但政策层面上已无障碍,且得到了鼓励: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上市公司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中型公司和上市公司开始扎堆做起了LP设立产业基金,为资本寒冬下的创投行业提供“源头活水”:据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有38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出资设立产业基金,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约7%。从出资规模来看,这些公司计划出资的总规模达到800亿元,设立基金的合计目标募集金额超过2000亿元。
信托方面,随着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实行和信托业融资类信托规模不断压降,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探索从融资类业务向投资类业务转型的创新业务模式,股权投资信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市场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2年9月期间,共有27家信托机构(含信托计划)作为LP出资了72支已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出资金额超过420亿。获得信托投资的GP包括IDG资本、中金资本和纽尔利资本等。
当前产业发展快速更迭、持续压降非标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的大背景下,许多信托公司都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而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做好投资前期的判断与后期的管理,同时发挥信托自身的资金与行业资源,从而一方面实现盈利目标,一方面推动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
来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协会公告||
●协会公告||
【特别声明:该公众号聚焦服务于私募圈,包括但不限于:注册落户全国基金小镇,协办私募基金牌照,产品合规设计备案,监管募集资源对接,基金税务筹划,银行券商私募创投等资源群对接,本文仅供参考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