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货币的资质是安全与发展重要前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1 12:56

伴随SWIFT发布的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上升、IMF最新外汇储备数据的发布,国内市场热炒人民币国际化掀起情绪化认知,但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而言,人民币安全则处于至关重要时段,专业性国际化和资质性自由货币需要按顺序和计划理性推进与规划。

一方面是人民币地位上升是份额占比,但资质与条件依然是不可兑换货币才是人民币货币发展之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11月人民币成为第4大全球最活跃货币,占比4.61%,刷新历史纪录。11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08%、22.95%、7.15%的占比位居前3位,日元则降至第5位,占比3.41%。从年度比较看,这与2022年11月相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当时的占比为2.37%。然而,人民币与日元换位之间货币资质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毕竟日元是可兑换货币、自由货币,无论交易资质、结算功能、储备地位都是国际准货币;反之我国人民币仅是国际收支记账货币,并不具备结算、交易以及储备准则的国际货币。

透过几大货币排位比较之间的差异以及资质专业比较人民币存在巨大差异,这是我国人民币发展与改革尤其需要用心加强与改进之重。国际上热捧人民币或各有心思与目的,而我们认识人民币应该具有自知之明,人民币自身要素与条件正在推进国际化路途中,相比较经济环境与发展顺序自律存在矛盾,进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风险因循环不当或顺序不妥存在较大不妥与不当才是当务之急。目前人民币被追捧的利差是核心,利率套息的投机性是受重风险之忧,尤其是海外人民币存量越来越大,人民币贸易结算与跨境融资手段成为国际市场炒作人民币推波助澜之发挥侧重,未来也将是我国资本安全与金融风险重中之重风险聚焦,汇率、股指与债券两极分化更值得思考与警惕风险。

另一方面人民币安全需要从专业认知梳理发展进程与循环逻辑的定律,尤其不要过度渲染非理情绪。目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依然是一种特殊货币,而非准货币和国际性货币,其功能有限以及专业资质并非是国际化的标准货币,这是目前人民币认知上的盲点与误判重点。尤其在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制与框架下的人民币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资质与条件基础,更谈不是与美元相提并论之竞争比较或对标。

IMF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美元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今年第三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59.2%,较第二季度的59.4%下滑,这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欧元份额出现下滑从19.7%小幅下降至19.6%,日元份额从5.3%上升至5.5%。但人民币、英镑、澳元、加元以及瑞士法郎份额变化不大。当下美元依然是全球大多数央行选择的储备货币,但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元主导地位在逐步下滑,没有鼎盛时期份额超过70%,2001年美元占比曾一度高达72.7%。目前美元地位与威力并未改变,反之加强版的美元份额重点是美元利率助力。

美元补短板之后的美元利率峰值是美元货币贬值机会与条件,同事却进一步加强美元份额与占比优势。SWIFT统计数据表明,前年美元零利率之际,美元国际支付下降至39%,随后美元利率上至2.5%之时,美元国际支付上至46%,随着美元利率上至5%以上,美元国际支付一度达到49%。尤其美元在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之中占比依然达到84%或80-90%的比重,美元地位在去美元化潮流之中稳定占位并未急剧滑落,去美元化难以抵御美元系统化、制度化以及结构性优势与主导。目前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占比59.2%依然是一支独大,其它货币没有可比资质,人民币更是悬殊巨大和差异显赫。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美债发行规模与持有是国际外汇储备依存美元减量重要关联。美元债市十分庞大,这直接构成美元债包括美国国债、美国公司债、中资美元债、外资美元债的优势与优越。尤其是美国国债规模高达22.6万亿美元,美元外汇储备减少与美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具有关联。

对比之下,美元强势时期的人民币发展路径应以国情化为主,尤其货币机制、顺序以及结构逻辑更需要从自身考量,而非简单国际对比与炫耀情绪,甚至缺乏专业常识的舆论炒作。人民币没有国际定价资质将是美元定价控制人民币贬值的参数重点,人民币汇率机制依然与美元挂钩难以脱离,我们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的框架与构造依然依存美元事实是我们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关注重点与国情现实。

人民币要国际化,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工程,并非是几个数据偏低占有率或情绪化乐观可以推进的想象力或理想化预期。尤其美元将人民币作为对标压制政策,人民币防风险是第一位、保障安全运行是首要风控,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